汉诚服装官方网站:专业工作服定做厂家,为您节约成本!

免费邮寄样品、免费设计款式、免费绣花印字LOGO、免费送货

400-8868-152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定做知识 > 常见问题 >

彭丽媛服装设计师马可:专注“无用之物”

来源:www.bjhcfz.com 作者:工作服定做 发布时间:2016-09-21
          
彭丽媛服装设计师马可:专注“无用之物”

        9 月5 日,彭丽媛邀请G20 杭州峰会“太太团”参观中国美术学院,这条出自“无用”的刺绣黑裙受到好评

  2013 年,中国“第一夫人”彭丽媛陪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出访海外,第一站抵达俄罗斯时,她的服装、皮包立刻成为外界瞩目的焦点,网民很快“扒”出, 打造“彭丽媛Style”的,是中国服装品牌“无用”。

  在刚闭幕的G20 杭州峰会上,彭丽媛的“衣品”再次博得好评,尤其一身有着中国韵味的黑色连衣裙更是惊艳,这件连衣裙也出自“无用”。

  身为“中国第一夫人最爱的服装品牌”背后的设计师,马可蜚声海内外,但她不像其他设计师有“集邮名人客户”的爱好,而是与时尚圈始终保持疏离。她把精力投入到“无用之物”上,倾心于中国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,因为“手工制物是制造者情感与精神的转移,它让我们获得内心真正的满足和感动”。

  9 月6 日,由无用生活空间、中华网、中国国家地理·地道风物三方联合主办的“马可找寻最有故事的手作衣裳”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园分享会的现场,马可对美国《侨报》记者如是说。

  “无用”的手工衣,闪亮在巴黎

  G20 领导人杭州峰会上,中国“第一夫人”彭丽媛身穿的黑色连衣裙再次引起网民注意。这是一件纯手工制品,面料和工艺都很传统。“面料是香云纱,经过多次染色和和泥,这种工艺有几百年历史。”9 月6 日,这条裙子的设计师马可在北京分享会上介绍她的“无用”品牌设计理念——纯手工制作。

  马可解释,“无用”这个名字并非来源于《道德经》,而是来自她自己的一段经历:创立“无用” 前,她行走于中国民间村落,对手工艺进行调研,她和很多手工艺人交流时,听到最多的话就是“为什么要来我这里学习?连我的子女都不愿意学,这些都是没用的东西。”回到城市,周围亲朋好友也表达了同样的困惑:“这都什么时代了,你还要做手工的东西?”

  这让马可很伤感,因为在她看来,这“无用”的手工艺其实是“人间美好且珍贵的东西”。2006 年, 她在命名工作室时,“无用”这个词就一下子蹦出来。“它其实是一个问号,让每个人去寻找答案—— 今天的手工制品真的无用吗?所以,我决定用它来为自己后半生要做的事情命名。”

  2007 年,马可受巴黎高级时装公会前会长迪迪埃发出的巴黎时装周邀请,带着“无用”创立后的第一个作品《土地》到了巴黎。她展示作品的舞台不是传统T 台, 而是巴黎一个有百年历史的中学室内篮球场,模特们也不是身材火辣的女郎,而是普通人,他们如雕塑般屹立着,衣服又重又厚,布满尘土和破洞,让观众联想到中国真实朴素的农村。“我觉得真正的中国还是在乡村。”马可说。

  与此同时,马可接到了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Haute Couture 的邀请,Haute Couture 作为世界时尚金字塔的顶尖,目前全球仅有二十多个品牌被列入其发布的名单中。2008 年7 月,马可带着《奢侈的清贫》重返巴黎,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出现在巴黎高定名单中的中国设计师。在这次时装秀中,42 位演出者穿着“无用”的最新作品, 缓步走上铺设在林荫之间的毛毡,闭上双眼,气定神闲站立等待。然后,古老的纺纱车发出有节奏的碌碌声,第一位纺纱者轻揉慢捻, 以灵巧手指拈出纤长的棉线。第二位织布者,以贵州流传千年的古老技术,织出一摞又一摞的棉布。

  这两次的表演很成功,也让马可面临着抉择:是做独善其身的高端设计师,还是继续做手工品牌的倡导者?最终她选择了后者,她想用余生来传道这些自己眼中最宝贵、最温暖的事物。这条路, 一走已近十年。


彭丽媛服装设计师马可:专注“无用之物”

         9 月6 日,中国“第一夫人”彭丽媛的服装设计师、无用品牌设计师马可(右),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举行“寻衣问道——马可寻找最有故事的手作衣裳”主题分享会

  “超奢侈”手工艺,传世的记忆

  “无用”要做什么? 2007 年马可在文章《我对服装设计师身份的认识》中给出答案:“我不满足于服装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和装饰性,我深信最伟大的、最高尚的创作动机应该是出于关心人, 对人本身的终极关怀——关心人的情感,关心人的精神世界。”

  无用工作室的服饰都是纯天然手工制作,马可从中国偏远乡村请来掌握传统女红技术的手工艺人,设计从手织布的组织纹样开始,然后进行手工缝制和植物染色。

  “它们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,是为了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,而不是为了向外界炫耀。” 马可说。

  马可不赞同把人变成承托衣服的模型这种时装设计,她的“无用”,每件衣服都有自己的名字, “它们也是有生命的”。

  但“无用”也引来不少疑问, 有人认为马可生产的是一种“超奢侈品”。面对质疑,马可很平静: “手工艺人用心缝制的衣物已经远远超过其本身的功能性,它是可以传世的艺术品,是一个家庭血脉相连的回忆录。”

  而且,手工制品承载着制作者的时间、情感和记忆,是人与物质亲密交流的产物。“一个物件的制作过程如果脱离了制作者的精力, 便会缺乏真正感动人心的力量,没有情感和精力的投入的工业制品,也不过只是复制品罢了。这个矿泉水瓶子,它是机器流水线制物, 你看到会被感动吗?”

  在珠海,马可的办公室就在织布组旁边,打梭子、脚踏织布机、和手拉机车的声音声声入耳,“我总会听得特别入神,有时候织布的大姐织着织着会很开心,就会唱起家乡的歌儿。我听着也会特别感动”。在她看来,人是活的, 物质和人心相连,同一个人状态不同,创作的物质也不同。“手工是特别诚实的事物,它就是一面镜子,完全如实反映你此刻的状态:你是宁静的,它就是宁静的;你是愉悦而投入的,它就是很美好的东西。”

  正因为制作过程中时间情感投入,不同于商业社会追求效率的流水线制品,手工制品可以给拥有者完全不同的感受。“那是内心真正的满足和珍惜之情,而不是被消费文化左右,不断购买和丢弃,以无止境的购买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和不满足。”马可说。

  “在人类历史上,工业时代不过眨眼一瞬间,而在此之前的漫长历史中,是织布机陪伴在人类左右,千百年来,一针一线,细细密密,缝制着衣裳以及衣裳下的情感。我们现在就像失忆的人,正在慢慢拾起失去的记忆和传统。如果不真正了解过去,又如何拥有现在和未来?”马可动情地说道。

  一针一线皆是情

  “无用”不仅制作衣服,也在尝试通过其他形式来引发人们对手工制品的关注,马可希望通过不同的活动来传递她所崇尚的精神,即对普通人的情感与精神世界的尊重和关怀。

  即将于10 月底举办的“寻衣问道——马可找寻最有故事的手作衣裳”活动,构思起始于今年4 月, 当时无用生活空间刚举办完油纸伞展览,在思考下一期展览主题时, 已经连续举办了4期和手工艺密切相关的展览活动的马可把眼光放回到了衣服上,“是时候做自己的老本行了”。

  在马可的设想中,“无用”举办的衣服展览不是时装展,“我不想歌颂锦衣华服,也不似博物馆中皇室奢华服装展览一样,将目光对准上流社会——这种展览世界各地每天都有发生”。

  她想展示普通人在寻常生活中的深情厚意。而衣物是贴身之物, 人从母体脱离,就开始接触衣物, 直到离开人世之时,衣物也仍然贴身相伴。

       马可想起自己在民间调研时的岁月,她总会向当地的老人打听家中是否藏有旧衣物,而这些老人一般都会翻箱倒柜,将压在柜子最底层的珍藏的老衣服拿出来,一边穿给马可看,一边讲述着衣服的故事。

  她曾经遇到过一个92 岁的老人,老人把当年母亲为自己缝制的嫁衣翻出来给她看,“这都是一针一线缝起来的,现在的机器做不成这样”,老人在北京交流会现场播放的纪录片中说。

  虽是嫁衣,但老人十几岁就开始穿,“7 月14 日去看戏时就穿着它,后来嫁人时也穿着”。在被问起是否还会想起母亲时,老人说: “想啊,当然想啊,现在没有妈妈可以叫了。”

  老人的母亲早已离世,但她做的嫁衣依然完好,它承载着母亲对女儿的青春时光和情感。

  有时候,马可也会穿上这些旧衣裳,“穿起来时,仿佛自己也回到了制作者所生活的年代。”

  这些经历让马可坚定了这次展览的主题,为此,她还回到家中, 向自己的父母询问老衣服的相关故事。马可的母亲为她讲述了一件从文革时期保留下来的旧衣物的故事。在讲述的过程中,她看到自己的父亲一边旁听,一边默默流泪,眼里的光彩是平常聊其他话题时所没有的。

  “每件衣服都有召唤,它是物质与人和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联,承载着很多情感,没有情感的滋养, 人会枯萎。”马可说,这也符合“无用”的精神。

备案号:京ICP备15020967号-3

网站部分图片及文章来源于互联网,如果侵犯您的版权,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