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费邮寄样品、免费设计款式、免费绣花印字LOGO、免费送货
当大型代工鞋厂纷纷转移、关闭或压缩规模时,一批微小型鞋企突然间涌出,以新模式对接互联网时代,正逐渐形成东莞这一全球最重要制鞋基地的新常态。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近期频频到东莞鞋业中摸底产业现状时,他吃惊地发现,尽管东莞制鞋工人数量依然呈现减少趋势,但鞋企的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。李鹏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,以往东莞制鞋厂动辄成千上万人,但现在超过上万人的鞋厂寥寥无几。在一些缩减规模或倒闭的大型工厂原有厂房里,演变成三五家甚至十来家几百人或几十人的微小鞋厂,貌似一个小型的工业区,订单直接对接淘宝、微店等新零售端。东莞鞋业并非一片哀鸿,反而露出一些生机,鞋业持续处于转型升级中。
大型代工厂仍处于寒冬
在外需没有明显复苏以及劳动力等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,中国鞋类出口订单并没有明显好转。据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,2015年1~5月,中国鞋类出口176万吨,同比下降4.7%,出口金额为207.16亿美元,同比微增长0.7%。记者近日在东莞采访时,多家鞋企普遍反映经营成本依然增长,由于报价上涨而导致订单量有所减少,利润依然呈现下滑的趋势。
全球最大运动鞋制造商台湾宝成集团对外发布的运营情况也显示,制鞋业务净利润越来越薄。宝成集团2015年第一季合并营收为622.52亿元新台币,同比增长11.6%。其中制鞋业务占合并营收比重为70.4%。虽然2015年第一季合并营收持续成长,唯由于配合品牌客户之订单配置所进行的产能迁移及调度,对制鞋业务的营运效率造成影响;加上通路业务积极拓展销售据点,致相关销管费用也较2014年同期增加,使得宝成集团2015年第一季合并营业毛利率及合并营业净利率分别为22.9%及3.6%,较2014年第一季的23.4%及4.8%减少。其中,宝成集团2015年第一季合并营业净利为22.25亿元新台币,比2014年同期26.56亿新台币合并营业净利下降16.2%。
为了减低制造成本,宝成集团近年来逐渐减少在大陆的生产线,而加快往越南以及印尼转移。据与宝成集团有接触的内部人士向记者反映,宝成集团旗下裕元工业(00551.HK)设于东莞高埗镇的工厂高峰期达10万人左右,而至今缩减成三四万人。连制鞋“大鳄”宝成集团的净利率都跌到业内约定俗成的5%这条正常临界线以下,其他制鞋代工厂的日子也不好过。上世纪90年代中期把鞋厂从台湾迁移到东莞厚街的台商杨永(化名)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,10多年前,一双出口价为5~6美元的鞋子,大约可以赚2~3美元,五六年前大约可赚1美元,现在由于成本上涨,出口一双15美元的鞋子,甚至都连1元人民币都赚不到,利润率大约只有1%,有些订单还会亏损,通过拆东墙补西墙才能将总数摊平,艰难维持工厂运转。
据亚洲协会调查统计的数据,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,随着中国制造成本节节攀升,目前东南亚鞋业已抢走中国30%的订单。由于成本不断上升以及订单流失,曾经产量占到全球市场1/10的东莞鞋业近年来加快调整,安加鞋业、飞利达鞋业、联运鞋业、华宏鞋厂、名雅鞋厂等已陆续搬迁或关闭,这些工厂动辄几千人甚至上万人,而华坚集团、绿洲鞋业等这些规模超过万人的大厂也在缩小东莞制鞋基地的规模。
“作为全球的制鞋基地,东莞尽管有不少大型制鞋厂搬迁或缩小规模,但主要还是低端订单被分流走。目前,东莞鞋业出现两大趋势。一方面,在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,规模生产已逐渐失去优势,大型鞋厂还会继续将部分生产线往东南亚地区外迁以及往江西、湖南、贵州等地内迁,但不少工厂的研发、设计、接单到贸易等相对高附加值的环节基本都还留在东莞,国际采购商、原材料以及高端制鞋人才也依然汇聚在东莞,东莞逐渐形成这些鞋企的总部;另一方面,互联网正推动内销加快发展,为电商设计以及加工鞋产品的内销订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,借助东莞几十年为国际代工建立好的完善的产业链,东莞微小型鞋企正迅猛成长,或许逐渐发展为主流。”李鹏如此认为。
微小鞋企迎来电商春天
郭东(化名)在东莞制鞋业已摸爬滚打了20多年,主要为意大利、西班牙等欧盟国家的鞋企代工,其工厂在高峰期曾高达4000多人,然而,由于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以及国际客户陆续将订单往东南亚转移,近年来他的工厂生产规模一再压缩,但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,他躲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,顶住欧盟征收反倾销税的压力,却由于海外订单不断锐减以及试水内销缺乏经验,导致资金链断裂而被迫于2014年关闭工厂。近一年来,郭东不断思考和反省,目前在朋友资助下重新开了一家几十人的微小型鞋厂,欲借助互联网运作模式东山再起。
“目前,淘宝店和微信店是我们的客户目标。我们先研究欧美最新流行的鞋款,然后通过我们的设计师根据潮流来设计,将开发出的一些款式发给客户,这些订单量比较小,收到订单后3~7天则可出货,而此前接外贸订单,从接单到出货至少需要45天,收到货款一般在3个月后,现在整个流程明显压缩,利润也得到大幅提高。代工鞋子量虽然大,但净利润率往往只有2%~3%。淘宝等电商客户交给我们的订单,由于减少中间环节以及我们通过设计增加附加值,利润率大幅提升,达到20%。但假如我们自己在淘宝或京东上开店出售自己的品牌,利润则更高。例如一双成本100元的鞋子,一般到终端实体商店价格至少为4倍,而在网上可以卖到2.5~3倍的价格,扣除各种费用后,预计利润率甚至高达100%。”郭东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,他已注册了新品牌,并开了两三家实体店,正准备在线上开店,摸索O2O模式,尝试从设计、制造到终端零售的全产业链运作。
目前,不仅为网店、微店代工,不少微小型鞋企还希望借助电商平台打造自主品牌。5月初,东莞厚街乔鸿鞋业迎来了阿里巴巴“中国质造·广货网上行”一行,这家为多个国际知名沙滩鞋品牌代工长达20余年的工厂,欲借力“互联网+”东风实现转型升级。乔鸿鞋业董事长郭正津表示,目前每生产一双鞋最多只能赚1元,意味着这个有着300多人规模的工厂,一个月必须代加工十万双以上的鞋,才能保持收支平衡。他认定发展自主品牌是必走之路,并于2013年注册了自有品牌“洛克熊”,并把眼光投向了互联网。但从代加工的零库存到发展自主品牌可能面临的高额库存、对销售终端市场流行风向标的不够灵敏等问题,这让包括郭正津在内的制鞋商多少有点不知所措。
而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正在不断寻找优质的“广东制造”优化其商品结构,顺势推出“中国质造·广货网上行”。在亚洲鞋业协会的协助下,挑中包括乔鸿鞋业在内的十家东莞鞋企加入此活动中。淘宝数据显示,2012年广货在淘宝年销售额仅为50亿~60亿元,到2015年3月底,广货在阿里巴巴体系销售超过6000亿元。
李鹏谈到,许多品牌鞋企最头痛的问题就是库存,包括百丽、李宁等企业都被库存所困扰,而互联网最大的好处就是有望实现零库存。例如,现在刚上市的凉鞋,品牌商早已在2014年底下单生产,而现在这些微小鞋企打造自己的品牌时,完全可以借助互联网应季生产,统一购买一批材料后,先设计一些款式放上网看市场反应,假如销量不错可以及时补货,而万一不受欢迎,则可以将原有的材料生产其他款式,这是传统大众品牌所往往不具备的优势。部分微小型鞋企,凭着出色的设计以及管理能力,未来有望发展成类似欧洲高级定制的鞋企。